盟接之桥说制造:少即是多,聚焦才能赢——为什么“一个细分品类做到极致”是制造业的破局之道
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、选择过剩的时代,制造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表面上看,市场机会层出不穷,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概念轮番登场,似乎处处是蓝海。但深入一线,许多制造企业却陷入“忙而无功”的困境:产品线越铺越长,研发成本不断攀升,库存积压严重,利润却越来越薄。客户在众多相似产品中犹豫不决,品牌辨识度模糊,最终陷入价格战的泥潭。
面对这样的困局,“盟接之桥”提出四个振聋发聩的制造哲学:聚焦、少就是多、少则得,多则惑、与其做很多产品赚不到钱,不如一个细分品类做到极致。这四句话,看似朴素,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商业智慧,直指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——从“广撒网”到“深挖井”,从“大而全”到“专而精”。
一、聚焦:战略的定力,是破局的第一把钥匙
“聚焦”不是简单的“专注”,而是一种战略选择,是企业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,对“做什么”和“不做什么”的清醒决断。
太多制造企业陷入“机会主义”的陷阱:看到别人做电动工具赚钱,自己也上马生产线;听说智能家居火,立刻开发智能插座、智能灯泡;新能源汽车热,又想切入电池或电机领域……结果是,产品线庞杂,管理混乱,研发资源分散,每个品类都投入不足,最终哪个都没做精、做透。
真正的“聚焦”,是基于对自身核心能力、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的深度洞察,选择一个最具潜力的赛道,集中所有资源,all in其中。它要求企业有“断舍离”的勇气,敢于放弃那些看似诱人但偏离主航道的机会。
例如,德国拥有大量“隐形冠军”企业,它们往往只生产一种产品,比如某种精密轴承、某种工业阀门,甚至某种特定用途的螺丝。但正是这种极致的聚焦,让它们在全球细分市场中占据了90%以上的份额,成为不可替代的供应链关键节点。它们不追求“大”,但追求“不可替代”。
聚焦,让企业从“什么都做”变成“只做最重要的事”,从而将有限的精力、资金、人才投入到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。
二、少就是多:减法思维,才是真正的增长逻辑
“少就是多”(Less is More)这一理念,最初由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·凡·德·罗提出,如今已成为设计、商业乃至生活方式的普世法则。在制造业,它意味着:减少产品线,才能增加竞争力;减少功能,才能提升体验;减少干扰,才能强化品牌。
许多企业误以为“多”代表丰富、代表选择、代表实力。于是不断推出新品,试图覆盖所有客户群体。但现实是,客户并不需要那么多选择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当选择过多时,人们反而会陷入“选择瘫痪”,导致决策延迟甚至放弃购买。
更重要的是,“多”带来了巨大的隐性成本:研发成本、生产成本、库存成本、营销成本、管理成本……这些成本最终都会摊薄利润。而“少”则能带来规模效应、成本优势和运营效率。
苹果公司是“少就是多”的典范。在智能手机市场,苹果每年只发布一到两款iPhone,产品线极其精简。但它通过极致的设计、强大的生态系统和精准的市场定位,牢牢占据高端市场,利润率远超同行。反观一些品牌,一年发布十几款手机,型号繁杂,命名混乱,消费者记不住,渠道也难以推广,最终沦为“炮灰”。
在制造领域,“少就是多”意味着:用更少的产品,解决客户更核心的痛点;用更少的功能,提供更极致的体验;用更少的SKU,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库存风险。
三、少则得,多则惑:老子的智慧,今天的商业箴言
“少则得,多则惑”出自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二章,短短六字,道尽了商业的本质规律。
“少则得”——当你专注于少数几个关键目标时,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。因为资源集中,方向明确,执行力强。企业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、工艺改进、客户服务上,从而在细分领域建立深厚壁垒。
“多则惑”——当目标太多、产品太杂、方向太乱时,企业就会迷失。管理层精力分散,团队无所适从,客户认知混乱。企业看似在“全面开花”,实则“处处失守”。
许多制造企业之所以“惑”,是因为他们试图满足所有客户,进入所有市场,做所有能做的产品。结果是,没有一个市场能真正站稳,没有一个产品能成为爆款,品牌也缺乏清晰的定位。
而“少则得”的企业,往往能在某个细分场景中找到突破口。比如,一家做厨房小家电的企业,不追求全品类覆盖,而是专注于“空气炸锅”这一单品,不断迭代技术,优化用户体验,最终成为该品类的代名词。消费者一想到空气炸锅,就会想到这个品牌——这就是“得”。
四、与其做很多产品赚不到钱,不如一个细分品类做到极致
这是“盟接之桥”最直击痛点的总结。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:在制造业,广度不等于利润,数量不等于成功。
很多企业辛辛苦苦做了几十个产品,年营收几亿,但净利润率不足5%,甚至亏损。而另一些企业,只做一两个产品,年营收可能只有几千万,但净利润率高达30%以上,活得滋润且从容。
差距在哪里?在于“极致”。
“做到极致”意味着:在技术上,追求零缺陷、高可靠性;在工艺上,精益求精,不断优化;在服务上,超越客户预期;在品牌上,成为该领域的“标准”或“代名词”。
以日本的“寿司之神”小野二郎为例,他一生只做寿司,且只做握寿司。但正是这种极致的专注,让他获得了米其林三星,成为全球食客心中的传奇。制造业同样如此——当你在一个细分品类中做到无人能及,客户就会愿意为你的“极致”支付溢价。
例如,大疆创新最初只做航拍无人机,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,迅速占领全球70%以上的市场份额,成为行业绝对领导者。即使后来拓展产品线,其品牌势能依然源于最初的“极致”。
结语:回归本质,做时间的朋友
“盟接之桥”的这四条制造箴言,本质上是在呼唤一种回归:回归制造的本质,回归价值的本源,回归长期主义。
在快节奏、高压力的商业环境中,企业需要的是战略定力,而不是盲目扩张;需要的是深度耕耘,而不是浅尝辄止;需要的是打造“护城河”,而不是追逐“风口”。
少,不是少作为,而是少而精;聚焦,不是封闭,而是深耕。当一家制造企业敢于“少”,敢于“聚焦”,敢于在一个细分品类中“做到极致”,它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价格竞争者,而是一个主动的价值创造者和行业引领者。
正如老子所言:“大器晚成”。真正的“大器”,往往诞生于那些愿意沉下心来,十年磨一剑的企业。与其做很多产品赚不到钱,不如静下心来,选准一个方向,做到极致——这才是中国制造业从“制造”走向“智造”,从“跟随”走向“引领”的必由之路。
作者:盟接之桥
盟接之桥,桥接世界,让中国制造连接世界更安全、更简单、更有底气
推荐新闻
-
盟接之桥说制造:“首件手板”商业模式:制造业的下一个黄金赛道,你的公司准备好了吗?
2025-09-26
-
国产EDI软件桥接世界|盟接之桥:让中国制造连接全球更安全、更简单、更有底气
2025-08-07
-
盟接之桥说制造:不可分割物料管理的四种通用做法分析与探讨
2025-07-17
-
魔耳授予数字化战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奥科授予数字化战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德骏数字化项目取得圆满成功
2025-05-05
-
炬能量数字化圆满成功并授予感谢信!!!
2025-05-05
-
爱华仕授予数字化战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奥华授予数字化战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昇沪授予数字化战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得胜授予数字化战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盟创智能携手汇大明集团,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!
2024-06-01
-
盟创智能科技与卓乐科技结为战略合作伙伴 助推信息化进程
2023-05-21
-
盟接之桥说制造:从《矛盾论》与《实践论》看创业者的思维觉醒
2025-10-12
-
盟接之桥说制造:少即是多,聚焦才能赢——为什么“一个细分品类做到极致”是制造业的破局之道
2025-10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