盟接之桥说制造:聚焦细分,精管善营:制造企业穿越周期的经营与管理双轮驱动之道

发布时间:2025-11-08 1585

在当今高度竞争、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,企业要想持续生存并实现高质量发展,必须同时在“经营”与“管理”两个维度上构建系统性能力。正如《盟接之桥说制造》所强调的:“经营抓对方向,管理夯实基础。”唯有将战略聚焦与精细化运营相结合,企业才能真正穿越周期、抵御风险,并建立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。


一、经营之道:聚焦细分品类,打造差异化护城河

1. 少则得,多则惑——做细分品类的冠军

许多企业在成长初期容易陷入“什么都想做”的误区,试图通过产品线扩张或市场多元化来快速提升营收。然而,这种看似“全面开花”的策略往往导致资源分散、核心能力模糊,最终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沦为同质化竞争的牺牲品。

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“聚焦”。聚焦不是保守,而是一种战略取舍。选择一个足够细分但具备成长潜力的品类,集中全部资源深耕细作,成为该领域的“隐形冠军”。例如,在工业零部件领域,德国的中小企业常年只生产某一种高精度螺丝或阀门,却在全球市场占据70%以上的份额。它们的成功并非源于规模,而是源于极致的专业化与不可替代性。

聚焦细分品类的核心逻辑是:避开效率竞争陷阱,转向价值竞争赛道。当你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独特属性,客户就不再单纯比较价格,而是基于功能、可靠性、定制化程度等综合价值做出决策。这正是构建“护城河”的起点。

2. 差异化定位:不做第一,做唯一

“第一”往往意味着跟随标杆、模仿领先者;而“唯一”则代表原创、独特与不可复制。差异化定位的本质,是回答一个关键问题:“客户为什么选择我们,而不是别人?”

这个答案不能是空洞的口号,而应体现在产品设计、交付体验、技术壁垒或服务模式等具体维度。比如,一家专注于高端医疗耗材的企业,可能并不追求最大产能,而是通过与临床医生深度合作,开发出更符合手术场景需求的一次性器械,从而形成“临床+研发+制造”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。

差异化定位需要三个支撑点:

  • 起点与众不同:从市场需求的缝隙中发现机会,而非在红海中硬拼;

  • 过程集中兵力:将80%的资源投入到20%的关键动作上,拒绝平均用力;

  • 结果自然出众:当专注做到极致,市场回报水到渠成。

正所谓“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”,企业不必在别人的规则里挣扎,而应建立自己的游戏场。


二、管理之基:PMC与财务成本核算,双轮驱动稳健运营

如果说经营决定企业能走多远,那么管理则决定企业能否走得稳。尤其在制造业,管理能力直接体现为对资源、流程和成本的掌控力。其中,PMC(生产与物料控制)和财务成本核算是两大核心支柱。

1. PMC:企业的大脑,调度全局的中枢神经

PMC不仅是排产计划部门,更是连接销售、采购、生产、仓储与物流的枢纽。一个高效的PMC体系,能够实现:

  • 订单交付准时率提升;

  • 库存周转加快,减少资金占用;

  • 生产瓶颈提前预警,资源动态调配;

  • 跨部门协同顺畅,避免“信息孤岛”。

可以说,企业的管理水平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MC的成熟度。当PMC能精准预测需求、科学排程、实时监控执行偏差,整个组织就如同一台精密仪器高效运转。反之,若PMC混乱,则会出现“有单无料、有料无工、有工无单”的恶性循环,极大损耗企业利润。

因此,企业必须将PMC视为战略职能,而非后勤支持。通过引入APS(高级计划排程系统)、建立主生产计划(MPS)与物料需求计划(MRP)联动机制,推动PMC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数据驱动”转型。

2. 财务成本核算:赚钱与否,源头可控、过程透明

很多企业“账面盈利、实际亏损”,根源在于成本核算粗放。真正的盈利能力,不在于销售额多高,而在于每笔订单是否真正赚钱。

财务成本核算应贯穿订单全生命周期

  • 接单前:财务需参与报价评审,基于BOM(物料清单)、工艺路线、人工定额、制造费用等,进行精准成本测算。明确材料成本、直接人工、间接费用及目标毛利,确保“接单即知盈亏”。

  • 执行中:通过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,实时追踪差异。例如,某订单因设备故障导致工时超支,或原材料涨价引发成本上升,系统应能及时预警,便于管理层干预。

  • 完结后:生成完整的订单损益报告,清晰呈现该订单的实际毛利率、贡献值及隐性成本(如返工、呆滞料)。这些数据不仅用于绩效评估,更为未来定价策略、客户筛选、产品优化提供依据。

“赚不赚钱,看财务成本核算能力”绝非虚言。只有当企业能精确知道每一元收入背后的真实成本,才能做出理性决策:哪些客户值得深耕?哪些产品该淘汰?哪些环节需优化?


三、经营与管理的融合:构建可持续增长飞轮

经营解决“做什么”和“为什么做”,管理解决“怎么做”和“如何做得好”。二者缺一不可。

  • 当企业聚焦细分品类(经营),就需要PMC高效响应小批量、多批次、高定制的生产需求(管理);

  • 当企业强调差异化定位(经营),财务就必须精准核算高附加值产品的成本结构,避免“高售价低利润”的陷阱(管理)。

真正的卓越企业,往往在经营上敢于“做减法”,在管理上勤于“做加法”。它们不盲目追逐风口,而是沉下心来打磨内功;不靠运气吃饭,而是靠系统能力赢未来。


结语

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企业最可靠的护城河,不是资本、不是流量,而是清晰的战略定力 + 精细的运营能力。聚焦细分品类,做深不做宽;强化差异化,做唯一不做第一;夯实PMC与财务两大管理基石,让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真实利润。

正如《盟接之桥说制造》所启示的:经营决定方向,管理决定生死。方向对了,管理跟上,企业自会行稳致远

作者:盟接之桥

盟接之桥,桥接世界,让中国制造连接世界更安全、更简单、更有底气